【海报】懂电影的海报设计师
——比尔·古德
一部电影还没有上映之前,观众要如何才能对这部影片产生联想和概念?预告片是一个途径,但是成日上班的一般影迷,会有多少人留意一部电影的预告片——尤其是在网络并不存在,资讯也并不发达的年代里,预告片其实就是天方夜谭。那么,这个时候,影片的海报,就成为了管中窥豹的唯一途径。换而言之,一部电影的海报,是观众对影片产生第一印象的唯一载体。那么,海报设计师,在这里就成为了连接影片和观众的“第一只手”。这只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在电影上映前,他几乎操控了整部电影的质感、风格和一切的观影欲望。在业内,有一位海报设计师被很多导演称为“海报大师”,他所设计、制作的海报,能恰如其分地展示出影片的特色和风格,并且把影片的主题以及美学倾向烘托而出,因而得到了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他就是比尔·古德。
不做画家
在当年,海报设计是都是一等一的画家,他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绘画技巧,因为在海报的绘制中需要用到铅笔、碳棒、水粉、水彩、优化、拼贴等等技术。1921年出生在纽约的比尔•古德从小就接受了相当严格的专业绘画教育。后来,他在著名的普拉特学院学习了艺术设计和绘画。这种专业的训练让比尔•古德大学还没有毕业就进入了业内工作。在当年,好莱坞的电影业正处在黄金年代。1941年,刚刚20岁的比尔•古德就进入了华纳兄弟公司工作。一开始,他在华纳做的是布景师的工作。当年很多电影里的大场景和远景的背景都是画师手绘的,比尔•古德当时做的就是这个工作。在布景之余,他还在华纳的海报部门绘制海报。1942年,他绘制了《胜利之歌》的海报,这是他的处女作。同年,古德画出了经典的《卡萨布兰卡》的海报。在海报部门,比尔•古德觉得自己如鱼得水,他施展开了自己的才华。到了1947年,只有26岁的比尔•古德成了华纳海报部门的头头。
1959年,比尔·古德的弟弟查理·古德也加入了电影行业,他和自己的哥哥一起开办了一家叫做古德兄弟的公司,专门给各大制片商制作预告片。这家公司运营在洛杉矶,几乎都是由查理·古德一个人打理的。而比尔·古德则一直在纽约工作和生活。其实,作为从全美美术学院翘楚的普拉特学院毕业的毕业生,比尔·古德的第一志向其实是做一个画家。当时,美国的绘画正在酝酿着巨大的改革。但是,在来到华纳工作之后,比尔•古德发现自己其实更喜欢哪种绘制海报的“给定题材绘画”的工作。所以,他就留了下来。在海报绘制圈内,比尔•古德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因为他在业内工作了整整70年,直到2011年,90岁的他还奋斗在一线。
那张让比尔•古德声名鹊起的海报,绘制于1942年,属于电影《卡萨布兰卡》。在这张海报中,比尔·古德使用了大量的手绘元素,用铅笔画的画风画出的人物,看起来很有小说感。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被分开放置,消弱了爱情关系,这也暗示着在影片中,这两个人并没有终成眷属。不过,褒曼在海报上的位置,还是第二号的。在最早的版本中,鲍嘉的手上并没有那一把在片中很少出现的手枪。可是电影公司为了追求刺激和视觉上的惊险感,硬要古德画一把枪上去。其实,这种设计师和制片公司的之间的博弈,伴随了古德的整个职业生涯。古德用红色扁头铅笔在海报上写上了“卡萨布兰卡”的单词,给海报增添了一种危机感。这种微妙的细节处理,属于“古德式”的风格。海报,这个原本只是电影广告的图画在古德的手中变成了艺术品,变成一部电影的有机的组成部分,甚至变成了电影的延展和浓缩。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古德则用了海报,引导着人们看电影的方式和方法。
绘画、摄影和设计
海报圈内,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没有什么海报设计师会把自己的名字签在海报上,所以,除了业内人士外,很少有人会知道海报的设计师是谁。曾经有一次,一个记者和比尔•古德一起去吃饭,饭店的墙上挂着一张《伏魔神剑》的海报,这是一张具有洛可可风格的手绘海报。记者告诉饭店老板,这张海报就是他面前的这位老人绘制的。老板盯着海报看了一会,然后胸有成竹地说,不可能,这是鲍勃·皮克(同是海报设计大师,也是古德的工作伙伴)画的。其实,公众对海报的理解相当浅薄,他们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把一张剧照拿出来,稍加处理,写上电影信息就大功告成的东西。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比尔•古德是一个画师,他坚信能画就画。有的海报设计师会图省事,会在照片上描摹,然后随意地加上一些文字就完事。可是比尔•古德多年以来却一直坚持着手绘,他坚信,手绘出来的东西拥有与众不同、非同一般的质感。1964年,在和鲍勃·皮克一起绘制《窈窕淑女》的海报的时候,他们就全部使用了手绘素描、后期水彩上色的工作方法。这部电影在当时投资了1700万美元,是华纳最贵的影片。海报设计阶段,华纳的老板亲自监工。古德先在不同的纸张上画出了各种元素,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后期搭配上了水彩的颜色,并设计了新的字体。这张海报在20多稿之后,终于成型。同样的工作流程,还被用在了《骗中骗》的海报上,为了表现出影片1930年代的质感,戈德使用了传统、古典的海报风格。他找来了画家J·C·勒言德克为影片绘制了主海报和副海报——大片的留白令人很有想象空间。戈德说:“这张海报是手绘的,衣服的质地画得非常好,整幅海报的感觉和电影非常匹配。”除此之外,戈德还在海报中使用了杂志上经常出现的印刷体字,显得更为传统和古典。海报完成之后,戈德把它送到了医院给制片人朱莉娅•菲利普斯“过目”,当时她正在医院生孩子。不出意料,她很喜欢这张海报。
除了绘画,古德还在海报上使用了大量的摄影元素,很多照片,都是他自己拍摄回来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廊桥遗梦》的海报。在这种海报上,伊斯特伍德深情款款地拥抱着斯特里普。光线完美,看起来天衣无缝。其实,这并不是一张摄影作品,而是一张合成的照片。戈德非常喜欢在片场拍摄的那张伊斯特伍德温柔地抱着8个月大的女儿的照片,所以在为《廊桥遗梦》设计海报的时候,他想使用这张照片。他需要做的是把伊斯特伍德的女儿换成梅丽尔斯特里普。但是他又在担心如果让两位主演摆拍一张的话,很可能会失去原照温馨的氛围和温暖的光线。于是,戈德另辟蹊径,他让斯特里普靠在一个助手的肩膀上,精准地还原了第一张照片的光线,按下了快门。然后他将两张照片合成,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廊桥遗梦》海报上深情款款抱着斯特里普的伊斯特伍德和尽情享受爱情怀抱的斯特里普。除此之外,在《往昔情怀》里,古德使用了快照机照片的设计元素;在《日落黄沙》中,他采用了剪影的拍摄方法——这张照片是古德在华纳的地下车库里拍的。在《毛发》中,他和皮克还尝试了波普风格的照片。只不过,这种风格太夸张,最终没有被用在最终版的海报上。
作为海报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字体的设计,也是古德非常重视的一个元素。他曾经表示说,如果在海报中不考虑字体这个元素,那么海报就肯定是失败的。那些经典的海报上,那些看似随意的字体,其实都是千挑万选的结果。在为库布里克绘制《乱世儿女情》的海报的时候,吹毛求疵的库布里克一个劲地要求古德为这张海报设计一种特殊的字体,而戈德则表示他要以图例来说明自己的创意。后来戈德回到了美国,每天都和库布里克通电话,每一版的修改稿都让华纳的工作人员带到英国让库布里克过目。库布里克不断地提出新的、细微的修改要求,好让海报更加出众,而戈德也在不断地按照导演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品。这两个人都是控制狂、偏执狂和完美主义者。最终,这个字体设计了大半年,终于得到了库布里克的首肯——于是,那张带着壁画和宗教绘画风格,字体被安放在最中央的海报成为了经典。
2000部和伊斯特伍德
从1941年画出第一张海报,到2011年以退休之后重新出山的姿态画出了《胡佛传》的海报,在长达70年的工作生涯里,比尔•古德参与了2000多部电影的海报的绘制工作。虽然我们不能说这2000份海报都是经典之作,但是其中经典之作之多,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合作过的名导,我们能写出长长的一串:伊斯特伍德、希区柯克、库布里克、雷德利•斯科特、西德尼•吕美特、伊利亚•卡赞、罗伯特•雷德福、山姆•佩金法、约翰•施莱辛格、罗伯特•奥尔特曼、威廉•弗莱金、亚瑟•佩恩、朗•霍华德、唐•希格尔、彼得•叶茨等等等等。他名下的代表作有《卡萨布兰卡》、《窈窕淑女》、《伍德斯托克》、《野战排》、《凡夫俗子》、《骗中骗》、《乱世儿女情》、《激流四勇士》、《游龙戏凤》、《异形》等等等等。他的这种杰出的创作能力,很令人叹为观止。
更为难等可贵的是,他和伊斯特伍德一直保持着相当亲密的合作关系,他参与绘制了从1971《肮脏的哈里》开始,一直到2011年的《胡佛传》为止所有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的海报。在创作这些伊斯特伍德的电影海报的时候,古德是从剧本创作的阶段开始参与海报绘制。他从故事的根基、从一切的源头入手。考虑到了演员、电影的质感和风格以及导演的喜好来设计海报。在著名的《肮脏的哈里》的海报上,古德使用了重复的波普的创作手法,让伊斯特伍德产生了某种动感。在这版本的海报上,古德把手枪当做中心元素来使用,他夸大了那把.44口径的马格南手枪的大小,用重复的技巧和令人迷幻的色彩,展示出了影片的某种cult特色。海报上,伊斯特伍德正在开枪,子弹好像是打穿了玻璃。正是这些元素暗示了一个面对观众方向,而伊斯特伍德也似乎“呼之欲出”地朝我们走来。在《神秘河》、《胡佛传》的海报上,我们看到了摄影元素、手绘元素和签名字体的使用——这是古德独步好莱坞的三大武器。
说古德是“大师”,这有些言过其实。但是比尔·古德的工作,大致可以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具有创作力的工匠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海报,这个宣传品,在古德手里变成了艺术品,变成了电影的组成部分,变成了电影的触手、延展、浓缩和象征。剧照或许是电影的“决定性瞬间”,那么海报则是电影风格和质感的一个体现。古德考虑了故事、人物、导演甚至是悬疑性。所以,他的海报不仅仅是广告,更是艺术品。在贴合电影的同时,又具有艺术个性。古德所设计的《不可饶恕》和《异形》的前导性海报,几乎什么都没有,分别只有一个背影一把枪和一张惊恐的嘴。不过,就是这两张海报,却成为了展示电影风格的最佳范例。伊斯特伍德说,古德所设计的海报,是他在一部电影中最不需要操心的部分。原因,很简单,伊斯特伍德一语中的:“他是一个懂电影的人。”